孙志刚,用生命取消暂住证!

FBIHIS

孙志刚事件推动了中国法制化进程,警示全社会要确立法治权威,促进社会公平正义。

2003年,人们最关注的话题除了非典,还有被收容者孙志刚致死。

2003年3月17日,孙志刚出门上网,由于没带身份证被送到收容所。3月20日,孙志刚在收容人员救治站去世。

孙志刚,1976年7月29日-2003年3月20日,男,出生于湖北省黄冈市,2001年从武汉科技学院染美本科毕业。

2003年3月17日,任职于广州某服装公司的孙志刚因缺少暂住证被非法收容,后遭毒打而致死。6月20日,国务院公布《城市生活无着落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》,同时废止《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》。

这三天里,孙志刚究竟遭遇了什么?

事件发生

根据一同被收容的工人回忆,孙志刚的死并非个例,当时广州收容人员救治站内时常有人不明不白的死亡。就在孙志刚被送进去的几天中,还有两人离世,其中一人死于头部挫伤,颅内出血。21世纪初的广东收容所,暴力随处可见,一位病人就亲眼看见有人被打死。

同时,23岁的四川人张明军也表示,自己一被送进收容所就遭到毒打,躺在地上爬不起来。

孙志刚的死因不言而喻,他正是被打死的。他的死其实完全可以避免。

第一天

3月17日晚11点,被收容的孙志刚接来电话,联系同事程先生。带着身份证和前去保释他。

程先生迅速前去,到达时已接近下午12点,他找到警察李耀辉,提出为孙志刚补办暂住证并为其保释,被李耀辉一口回绝。

程先生拿出孙志刚身份证,被告知有身份证也不能保释。李耀辉还带着他去看了有关条例,对他说,我们有权利进行收容。

在此期间,程先生不断看到有人被保释出来,他不想放弃,又找到两名警察,两人都说这个人不行,但没给出任何解释。

程先生很疑惑,打电话给广州本地的朋友寻求帮助。朋友告诉他,这种情况只有两个原因,要么孙刚犯了事,要么孙志刚顶了嘴。

程先生忧虑重重,在收容站内四处奔走,忽然在一个办公窗口内看到了孙志刚,他偷偷摸过去,问孙志刚有没有犯过事,有没有不合作?孙志刚回答,和警察顶过嘴,但他觉得自己说的话不算严重,随后,程先生被带离收容所。而他和孙志刚再也没见过面。

第二天

3月18日,孙志刚从收容站中打来电话,此时的他语调颤抖,明显十分恐惧。程先生立刻通知孙志刚老板去保人,公司老板亲自赶到广州收容前送终转站,但被告知已经下班,第二天再来。

第三天

3月19日,孙志刚已经被送到救治站去了。根据记录,孙志刚入院时几乎一直昏迷。

第四天

直到3月20日早上10点,护士查房发现孙志刚情况迅速恶化,医务人员采取肾上腺素注射等一系列手段无果后,宣布停止一切治疗。

孙志刚的人生道路在27岁时戛然而止。

死因认定

1、院方认为孙志刚是猝死,死于心脏病突发。

尸检结果却显示,孙志刚在72小时内遭到了极为残暴的打击,最终导致死亡。法医的结果推翻了医院心脏病猝死的诊断。

2、在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法医鉴定中心4月18日出具的检验鉴定书中,对孙志刚的伤情有着明确描述,虽然孙志刚身体表面没有明显伤痕,但法医在他的皮下发现了厚达4cm的血管。

3、孙志刚的叔叔孙冰武目睹了整个解剖过程,他看到侄子的背部肌肉下面全是一坨坨的血块,而身体表面有数个了黑色原因。一名解剖人员断定这是被高温灼伤。

4、法医的检查结果同时证明,孙志刚的器官不存在致死性蹭。

5、一名法医透露,孙志刚背部大面积出血不可能是一次性打击造成的。

审理

根据事后审理,孙志刚被送入收容所后,先被关入201室,遭到两次毒打。念过大学的孙志刚难以忍受,背着门外大声呼救,他的求救声被护工乔燕芹听到,乔燕芹很不耐烦,将孙志刚送到了打人最狠的206师关押。送入前,乔燕芹对住在206室的李海英等人说,孙志刚太闹,给你们玩玩,不要打头,不要打出血,打死也没事。

笔录

1、后来的笔录中,乔艳芹甚至宣称,这里死个人,就像死一只蚂蚁,没什么奇怪的。随后,孙志刚被强行送入206室,被毒打了一个小时,孙刚趴在地上求饶,但他们下手更狠。被打过的张明军也加入到殴打队伍,他在后来的笔录中说,不打人就会被乔艳琴打。

2、挨到围殴结束,孙志刚求护工换个房间,护工吕二鹏让他去到205室。在这里,孙志刚遭到了15人的接连围殴,吕鹏则提着警棍在门外不断击打孙志刚,惨叫连连,但无一人停手。

3、第二天,孙刚被发现脸色发紫,一动不动躺在水泥床上,其他人视若无睹,毕竟这已司空见惯。

孙志刚虽然是外来务工人员,同时也是一名2003年大学生,有着自己的朋友圈。除此之外,他有实习工资2000的体面工作,有正常居所,有身份证,唯独没有暂住证。根据当时的规定,只凭没有暂住证,明显达不到收容的条件,这不足以成为收容孙志刚的理由。

记者报道

他的一位朋友知晓了孙志刚的悲剧,将这件事告知了南方都市报记者陈峰。2003年4月25日,一篇改编中国的报道被收容者孙志刚致死刊登在南方都市报上。这篇报道刊发后,法学博士涉江滕彪等人在5月14日提交审查,请求撤销诚时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。

一周后,5名法学家同时联名上书,就孙志刚一案请求启动特别调查程序。

最终判决

最终,在6月9日,殴打致孙志刚死亡的一系列人物被押上法庭。

1、乔燕芹以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死刑;

2、李海英判处死刑,缓期两年执刑;

3、中辽国判无期徒刑;

4、其他参与打人者被判3~15年不等的有期徒刑。

5、同时,将孙志刚抓捕并送往收容所的民警李耀辉、负责孙志刚救治的彭红军等6人以玩忽职守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~3年。

编者按

非典肆虐的2003年,孙志刚的死成为人们最为关注的社会案件。收容遣返制度最初的目的是送归城市中流浪乞讨、居无定所的人员,以保证他们的生命安全。

这样一个良好的出发点却在执行过程中被完全扭曲了。人们不禁悲哀,那些同为被收容者、同样遭到殴打的被收容人员,居然会对孙志刚恶毒相想。

同时,护工们在脱离监管后,竟然利用自己手上的权力对被收容者施暴,并有效地组建起了一个从属于自己的小圈子,一旦掌控权力,便不自觉成为了权力的附庸。

所幸事情发生后,法院彻底调查,严惩凶手,杜绝了孙志刚这一类悲剧再次发生的可能。

孙志刚的意义

孙志刚用他27岁的生命抹去了笼罩在无数打工人头顶的外来遣返制度,也用自己的生命让广州打工不再恐怖。

然而,围绕着暂住证产生的诸多问题仍未结束。暂住证造成的身份起始和高昂的办理费用令。

结束

把工人有苦难言,索性随着国家发展,暂住证被逐渐淘汰。2007年,有关部门着手调整暂住人口管理方案,童年居住证开始推行,暂住证终于逐步告别历史舞台。但对于那个年代的打工人而言,这早已成为板结在新街的痛苦回忆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

Index